致力于原创性研究——记常州大学“ 80 后”教授黄海
 
   发布时间: 2022-03-09    浏览次数: 425
 

噁唑啉、吲哚啉、香豆满……这些手性杂环骨架的高效合成,是常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 80 后”副院长黄海一年多来的研究成果。

一身书卷气的黄海,在纸上比划着分子结构式,说:“化合物构建就好比是搭积木,其结构是用多个‘积木块’架起来的骨架。 我们所做的研发,就是创造和改造‘积木块’,根据结构来完成‘积木块’的拼装。 ”

1988 年出生的黄海,2016 年在南京工业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16 年至 2019 年先后在美国内华达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研究,研发的四氢菲唑、噁庚因等重要药物骨架的构建,都属于基础创新性成果,可为生物医药、有机功能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与创新基础。

各种分子骨架,看似很枯燥,但在黄海眼里却变幻莫测、其乐无穷。2019 年 5 月,黄海以雇员身份提前入职常州大学,着手组建不对称合成实验室。历经半年多时间,该实验室终于建成并开始原创性工作。

去年 3 月疫情防控期间,黄海为了能够获得原始准确数据,连续 40 多天呆在实验楼做实验,最终圆满完成了从简单氧杂环丁烷到重要杂环骨架二氢喹啉的策略突破。根据该实验成果撰写的论文,去年底在化学顶级学术期刊《德国应化》上成功发表。

两年来,黄海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合作项目 “一类新型手性结构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省教育厅项目“医药中间体δ- 羟基酮类衍生物新构建策略”和市级应用基础研究项目“抗新型冠状病毒潜在药物瑞德西韦类似物分子库构建”,还承担、参与了若干个企业项目。

2020 年 7 月,黄海被常州大学校党委提拔为石油化工学院食品学院副院长,同年获评教授。作为副院长,他表示一定要以身作则带领学院形成踏实的科研作风。黄海除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还经常与学生一起做实验。

目前,黄海与王建浩教授合作,发现部分三芳基甲烷类化合物在 10 微摩尔浓度下对于肠癌 CT26 细胞有很好的毒杀活性。黄海充满信心地说:“我们将对细胞毒性的作用靶点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通过药物分子库构建,筛选出有效的新药先导物。 ”

今年,黄海获评“常州市十大青年科技新锐”称号。

(《常州日报》 龚青轩 秋冰 胡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