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言:“见字如见面,字如其人。”我落笔成字,他人方可见字如面。
何为文字?在我看来,文字不仅仅是人们用来交流的一种信息或是符号,更是一种用来寄托情感与文化的载体;而何又为书信?我以为书信便是用来传递文字的载体,而正是由于书信的存在,文字才真正有了可以让自己闪光的一片天地。而字的书写哪怕只有一个笔画,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做事的风格与态度,或端正,或圆滑,或世俗……
细细思忖,短信、微信终究不是,也难抵书信。蕴含着“家书抵万金”中混杂着血与泪的思念,携带着“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的缱绻爱意,深融着黛玉惊叹悲喜的那两方旧帕……或许,这才是令我久久徘徊的书信。
自然,科技发展之迅速令人惊叹,可书信不该被遗弃,不该被简单替代。现如今,落笔对太多人来说是奢侈,是浪费。他们更愿意用灵活的手指几番点拨,用微信或短信来诉说思念,表达爱意,倾谈悔恨。可是,你不愿落笔倾情,我又何须见字如面,思你良久?原来,书信已离开,它留下的,仅仅是那种形式,而内里该存在的情,早已荡然无存。
令我感到惋惜的是人们以机械的方式取代了可以久久留存下来的一份情、一封信、一个字。哪怕你在社交软件上可以拥有成千上万种字体,不是你执笔亲写,我终究不敢认同,又怎么能见字如面?冰冷的字体千篇一律,每写一个相同的字,与复制粘贴没有任何区别,这早已不是个性与否的问题,这是在封锁自己情感的表达。
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缺少了书信,也许不久的将来,人们更会遗失精神的寄托。若无书信,从此便不会有如林觉民的遗书一样令我心绪难定、与他同悲之物;若无书信,我便只能拥有傅雷先生家书中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若无书信,我又该往何处寻找似刘墉先生一样以书信对儿女进行教导之人所给予我的无限遐思?
人们丢失了书信,也就丢失了文字,丢失了情感,丢失了文化。拥有社交软件,你便以为自己拥有了万国语言,更不必说是这熟悉的方块字了,可总会有一天,当你放下那些快捷的方式,你什么也找寻不到,你无从下笔,你再也无法令他人见字如见面,回首,却只有无尽的空白与空虚。有多少人明明身处一地,却选择用社交软件,却不愿二人坐在一处,携一壶茗茶侃侃而谈?有多少人离开了那些表情包便无法与人正常交流,言不对语,词不达意?又有多少人已经许久没有提起笔,写下些许什么,来告诉某个人,自己最近的一切?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放下所谓的短信、微信,或许你会孤独,可你更会拥有你的字,你的书信,你的情。
愿你我,皆可落笔,诉说情怀,见字如见面。
(学通社 张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