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普通高等学校产教融合标准》研制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常州大学校报发布时间:2024-06-02浏览次数:13

5月27-28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常州大学承办的《普通高等学校产教融合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研制研讨会在常州大学召开。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政协教卫体委员会分党组书记葛道凯,江苏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委员、分党组成员邵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孙善学,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魏永军,浙江农林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沈希,常州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徐守坤,上海交通大学副教务长吴静怡,汕头大学副校长陈敏,苏州科技大学原副校长施琴芬,常熟理工学院副校长徐惠钢,南阳理工学院副校长张世海,洛阳理工学院副校长丁梧秀,河南工程学院副校长张铟,以及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全国二十余所高校、三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企业专家出席研讨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事业发展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白逸仙主持研讨会。

葛道凯对常州大学前期开展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与会专家角度多元、眼界开阔、思考深入,研讨会取得了显著成效,达成了一系列共识。针对标准研制工作,他希望高校深刻理解产教融合的丰富内涵,产教融合是“宏观层面实现教育与其他产业结合、中观层面实现校企多元主体合作以及微观层面展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党的教育方针在当今社会的具体实践;准确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复杂性、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任务的艰巨性;科学认知标准的引导性作用,通过树立典型推进高校产教融合走深走实;全面把握产教融合工作的内涵和外延,详略得当、突出重点;完善标准研制工作机制,常州大学作为标准研制秘书处单位,要积极推动组建产教融合标准专家委员会、产教融合标准工作组,稳步推进标准研制工作。

邵进指出,研制《标准》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服务国家战略发展的需要。他向与会专家详细介绍了产教融合“江苏经验”,包括启动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推进现代产业学院、应急管理学院、养老学院等新型学院建设,立项建设产教融合型品牌专业、产教融合一流课程、产教融合重点基地,聘任产业教授等。针对标准研制工作,他建议专家学者们充分把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部署,充分发挥科学研究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桥梁”作用;积极统筹政府视角、高校视角、专业视角、企业视角;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确保标准内容的科学性和适用度。

徐守坤表示,作为教育部现代产业学院秘书处单位、长三角现代产业学院协同育人联盟理事长单位,常州大学积极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正在努力探索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常大模式”。他指出,产教融合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研制《标准》是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实践,更是推进高校产教融合工作落地走实的关键举措。研讨会集聚了产教融合领域内的各方领导专家,是标准研制的重要推动力量。后期,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指导下,作为标准研制秘书处单位,常州大学将积极推动标准研制工作。

常州大学教务处、产教融合教育办公室负责人就《普通高等学校产教融合标准框架》(讨论稿)作专题汇报,重点围绕研制背景、国内外研制现状、标准研制实施方案等关键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会议第二阶段为专家研讨。与会专家围绕标准的用途及使用范围、标准框架及内容等讨论议题开展深入研讨。沈希、孙善学、吴静怡、陈敏、施琴芬、徐惠钢、张世海、丁梧秀、张铟,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教务部部长薛正辉、天津大学教务处处长王世斌、西北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主任李辉、企业代表常州固立高端装备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王豫平作重点发言。(吴春景 田中燕 /图)


X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