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副刊

诗酒趁年华

常州大学校报550期第四版发布时间:2022-11-01浏览次数:342

诗词,是华夏之瑰宝,是文人的殇,是华年已逝的见证。林清玄老先生则说:“诗词,可以下酒。”不敢亵渎先者,我便在庭院中摆下月光宴,温一壶月光,思多年的愁苦与迷茫,打开《苏东坡集》,无关西大汉,也无铜琵琶、铁棹板,更无大江东去的雄浑之音,可我目光所及,不忍惊叹:好酒,好诗!”

 

扉页泛黄,字里横间透着墨香与智慧。我深情地将它读了出来:

望江南·超然台作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不敢饮浓烈的酒怕苦涩入喉,只是小酌新酿的米酒,不知怎得,虽甜却也依旧苦涩,我便一遍一遍地读着这首豪放与婉约相兼的东坡词,月色渐浓,我无法像李白那样对影成三人,可我的思绪却穿梭千年,我望见了起然台上的身影。

 

一身心酸,越然台上见其超然物外。苏轼一袭青衫傲立于密州北城上,对,就是他,他登上了他弟弟亲自题名的超然台,他登台眺望全城,满城风光,尽收眼底。他看见了春风、春柳、春水、春花与春雨,春将去,他说:春未老。他见的远远不止这些吧!他极目远眺,看到的是故乡,是江山,是天下。

 

我本想读诗词,聊解心中苦闷,不想却遇到让我自卑的圣哲,与苏轼比,我受过的挫折,大概不及其万一。他被一贬再贬,离开故国,惘怅孤帆连夜发,这满怀的惆怅如何排遣。大多人内心烦躁,自甘沉沦抑或以泪洗面,一蹶不振。

 

然而他忘记愁怨,用榆柳之火泡出新茶,趁着这年华未逝时以诗伴酒,快意潇洒。用之则得,舍之则藏,这份心性便遗世而独立。

 

鲜衣怒马,年华逝去叹其浮生清欢。夜色愈深,星光闪耀,也许此刻有流星逝去。我便想那同样逝去的年华二字。苏轼说:“趁年华”,很爱这个趁字,读到它时,我的醉意荡然无存,年华为何要趁,趁怎样的年华,我苦寻其意。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春。”又云“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苏轼踏尽天涯红尘,告诉世人年华非功名利禄,亦非趋炎附势,虚度光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东坡之名,天下尽知,可他却认为自己也是平常人。“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轼心在明堂,却低始终给自己的心留了座江湖,年华大概就在他任平生的一蓑烟雨之中吧!

 

苏轼写这着《望江南》时,已四十多岁了。可他仍高吟“新火与新茶,诗酒与年华”,他不服老,亦有年轻的心,故而旷达使然。岁月冗长,时易失,志难成。这首诗的侧面也让我警醒:“既知路远,更需同行。”我们青年一代,风华正茂,正当恰同学少年,指点江山,岂可因琐事而乱心神,因一时之困境而脱下鲜衣。我们当作那霁月清风的孤阔男儿,留住鲜衣怒马,在这清欢的人间闯一番。年华需趁早啊!

 

闲情逸志,诗酒一生悟其诗意人生。年华需趁,诗酒为伴,为何是诗酒,在月光最清澈时,我感受到了诗性,苏轼要我们步入他的诗意江湖。一代大家季羡林曾感叹道:“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苏轼是诗意的守护者,他曾写道“可怜一池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作为诗性的卫道者,他也自然而然写下“诗酒趁年华”。

 

书画琴棋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好时光都在生活里。苏轼引领了诗意生活的风尚。“谁静卧草地或幽谷“,侧耳倾听,必能领悟天地间万物的奥秘。

 

我想苏轼必然成为了领悟人生奥义的智者。

 

“闲来静处,但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这场诗宴在月光余辉下撤去。而我睡意散去,脑中挥之不去的是那五字真言:“诗酒趁年华”,我泯一口米酒,起身,携一卷诗文,走出夜色……(学通社 朱楷

 


X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