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 常州大学教师陶艺作品入选国际陶瓷顶级赛事
 
   发布时间: 2015-05-07    浏览次数: 207
 

   

      耗费两年多制作完成,当初差点被卖掉

  近日,常州大学艺术学院徐英老师设计创作的陶艺作品《深衣》入围意大利第59届法恩扎国际陶艺竞赛展(青年组),这也是中国唯一入选的作品,在国外进行大半年的公开展览后,作品将被意大利法恩扎当代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跑遍西南各省取经,花费两年制作"陶衣"

  因为一部电影《人鬼情未了》中男女主人公浪漫的制陶画面,在考大学时,徐英毅然选择了陶艺专业,独自一人从四川老家来到瓷都景德镇,开始了本科求学生涯,之后她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陶瓷艺术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对陶瓷的感情也是与日俱增。"我看到任何东西都会跟陶瓷联系起来,脑海中总是在想这个能不能做成陶瓷呢。"徐英说。

  因为喜欢制陶,为此她跑遍了云南、广西、海南、贵州、四川等省,去少数民族陶工家中学习技艺,寻找灵感。"有一次我去云南怒族一户陶工家,光路上的时间就花了几天,为了看他制一次陶,我住在陶工家帮他家做农活。"徐英的真诚打动了当地人,他们也把制陶手艺毫无保留地向徐英展示。

  在学校工作室里,徐英常常一呆就是一天。她先用报纸做成"模特",然后将真正的衣服浸泡在加了各种添加剂的泥浆里,为"模特"穿上衣服后直接烧制。温度高了容易变形烧化,温度低了硬度又不够,反复做了多次试验后,徐英将炉温控制在1180℃。经过两年时间徐英终于烧制出高72厘米的"陶衣"

  自认为还有改进余地,当初差点被卖掉

  徐英设计的作品《深衣》以中国古代服饰为载体,作品在纤维材料和烧制工艺结合上进行了大胆地尝试,在主题表现形式上采用了汉代的直居深衣和唐代的仕女衣为蓝本进行创作,力图突破惯有的"陶瓷衣服"雕塑形式。

  "作品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说陶的质地比较松,而且很脆,如果加一些添加剂进去,是不是可以有所改变。"徐英反复琢磨,加面粉增强粘度,加纤维使陶瓷不易裂开,加小苏打让釉面色彩更加好看,她还想烧制一件更加优秀的"陶衣"作品。

  说起这件历时两年多才完成的"陶衣",徐英说其实去年这件作品差点被自己卖掉。"当时有人看了我这件作品后非常喜欢,出价45万要买,我差点就答应了。"徐英说,作为一个刚跨出校门的学生,作品有人欣赏,而且几万块的价格对自己来说也算"天文数字"了,不过最终她还是没舍得出手。

  作品入选国际陶艺展,将被国外博物馆永久收藏

  今年2月,徐英的电子邮箱里突然收到一份来自国外的邮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主办方邀请她和她的作品参加意大利第59届法恩扎国际陶艺竞赛展,看到自己的作品能够获得国外机构的认可,徐英非常高兴。最近徐英的"陶衣"即将托运到意大利,并于今年5月至明年1月期间在异国他乡展览。

  据悉,意大利法恩扎国际当代陶艺竞赛始于1838年,是现当代陶瓷雕塑领域的顶级国际赛事。作为国际陶瓷艺术领域三大陶艺大赛之一,世界知名艺术家和青年艺术家都以参加此项赛事为努力目标。

  "我也没想到会入选,因为国外机构挑选作品非常严格,不仅要看视觉效果,还要附创作说明,陶瓷材质运用和陶瓷工艺都要有所创新和突破。"徐英说,虽然她依旧舍不得作品,但是能够被国外博物馆看中,也代表了一种荣誉,她还是决定将作品寄出去。展览完毕后,徐英的"陶衣"作品还将被意大利法恩扎当代陶瓷博物馆永久收藏。

 (包海霞 陆文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