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月6日,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正式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首个以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命名的学院,集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等为一体。110岁高龄的周有光老先生受聘担任学院终身名誉院长。
新成立的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设有中文、英语、日语和西班牙语四个专业,以原外国语学院各学科为基础,整合中文类相关专业,成为实体性、综合性的语言类教学科研单位。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说,以周有光先生的名字命名常州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是对周老110生日最好的礼物,也是对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未来发展寄予更高期许。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将秉承周老“从世界看国家”的眼光及经世致用的使命担当,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积极引进拔尖人才,提升办学内涵。
“现在,国内有几个以周有光先生命名的研究机构,但学院却是首个。”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告诉记者,学院不仅要探究周老在语言方面的成就,还要将其融入教育教学,推动符合时代需求的语言文化人才成长。
“目前,很多高校把中文和外语设置在不同学院里,导致中文人才不精通外语,外语人才不重视中文,而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打破了这种‘壁垒’,实现人才的复合培养。”常州大学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院长薛荣告诉记者,学院将通过四个专业师资、课程、活动等的交叉融合,让学生在多种文化氛围中成长。
成立当天,举办了周有光学术思想研讨会。中国语言现代化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大学教授苏培成,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教授费锦昌为周有光语言文化学院的师生分别作了题为《周有光先生的学术成就》和《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学术报告。
“语言文化学院还联合多方成立了200万元的‘周有光基金’,这笔基金将用于支助学院教师的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举办学术活动等。”芮国强告诉记者,现在,首批研究课题已提出并制作成《指南》,将吸引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与周有光先生的学术研究,从而进一步推动跨文化视野的语言人才培养。
周有光先生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1906年出生于常州。他在语言文字学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提出普及普通话的标准,并提出汉语拼音方案,促成了国际投票通过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在语文的现代化、文字发展规律、中文信息处理方面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和丰硕的成果。
(包海霞 许学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