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成立国学研究院 开启常州传统文化研究新里程
 
   发布时间: 2015-03-17    浏览次数: 291
 

  

    本报讯   12月28日,以研究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我校浦玉忠校长为国学研究院授牌,并向国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张力航、院长张戬炜颁发聘书。
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由常州大学、五维投资公司、四海同方公司、常州孔子思想研究会四方共建,标志着在高校、企业、文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常州城市文化研究正在开启新里程。
      浦玉忠校长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创新,既是常州大学与生俱来的社会职能及使命担当,也是常州大学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价值追求。学校将最大限度地发挥“常州大学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基金”的效用及价值,充分利用研究院的平台,不断整合校内外人文社科的研究团队,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将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提升社会道德、培育良好社会习俗以及提高生活方式品位之中,使国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  
      国学研究院院长张戬炜表示“深感责无旁贷,责任重大”。他说,国学之所以崛起,是因为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它。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标志,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标志的。文化对于每个民族来讲,都可以称为国学。甲午战争炮响,给中国人留下深刻记忆的战争,改变了我们整个国家的传承,这本来是一次重要的文化转型。关于汉文化如何转型的问题已被搁置。汉民族的知识分子生来就有天下之任,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天下之任放在我们身上,我们深感任重道远。
      据悉,学校将充分利用研究院平台,不断整合校内外人文社科的研究团队,充分利用丰富的国学资源,探索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径,将国学研究与国学教育渗透到该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到提升社会道德、培育良好社会习俗以及提高生活方式品位中。
      研究院成立后,下一步工作重点有:呼吁重修常州文庙;启动乡邦文献整理;举办常州学派国际论坛;出版常州地方文化研究成果;举办国学培训;向社区传播国学精髓。
      另外,常州大学国学研究院下属“道南书院”和常州学派研究会同时揭牌成立。除在常州设立教学中心外,道南书院还将在上海、安徽等地成立分院。作为企业赞助方,五维投资公司董事长巫魏先生介绍说:“道南书院”的院训是“明明通用,经世致用”,在大力发掘常州深厚传统文化的同时,将引进国内著名高校以及社会知名学者专家,致力于全方位提升中国社会精英人士的传统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锤炼哲学思维,培养人文情怀,博学千年精华,顿开思想智慧,修养身心,陶冶性情,领悟大道之所在。
     香港浸会大学饶宗颐国学院,上海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文学院、国学院,同济大学思想文化与经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儒教文化研究中心,贵州大学中国文化书院,上海政法学院国学研究所和北京人文大学国学院等院校负责人出席仪式并致辞。

                                                 (葛金华  包海霞  文/图)

链接:
   常州古称毗陵,以扼处喉襟,开拓既早,而地方富庶,造化钟灵。尤以明清以降,以武进阳湖为中心,号称八邑名都,物阜人慧,所谓三江之雄润,五湖之腴表,人杰地灵,巨族隆盛,诗书传家,斯文在兹,文学甲于天下。期间人物辈起,卓然可纪者不可备数,号称人文渊薮,于东南诸邑为望郡。学术则有常州今文学派,崛起于乾嘉,不琐琐于文本语言考据,独能上溯西京之学,祖述何休,揭举《公羊》义,求《春秋》素王之法,对于道咸以来学风之转化影响至钜。文学则常州诗坛极一时之盛,四家、六逸、七子等诗人群落继迹风雅,声情沉郁,寄托遥远。阳羡词派、常州词派继踵而起,崇尚比兴,以尊词体,以隐幽抒托忠愤,龙榆生先生目之为清词之光荣结束词学之千年总结

     清儒论学,有考据、义理、辞章三分之说。休宁戴震曰理义、制数、文章,而文章最下;桐城姚鼐则谓考据、义理、辞章,而毕于辞章。颇各执一隅。以是三端观之,则清代常州学人独能沟通风气,于考据、义理、辞章不偏守偏废,如孙星衍、洪亮吉、赵翼、张惠言、李兆洛辈,皆以忠孝行,以学问称,以文章誉,擅考据而经世致用,工诗文而学问淹通,此常州学风文脉之独特处,而与吴学之尊闻善守,皖派之综形名任裁断,扬州之汉宋兼采择善而从交相辉映。
     今有此荣幸,得与盛会,谨此代表武汉大学国学院、文学院致以祝贺,并请容我代表友校各国学院致以祝贺!愿国学研究院立足乡邦,服务桑梓,发挥清代常州学术“经世致用”的优秀传统,绍续前贤,承继学脉,起而发扬光大。祝国学研究院事业蒸蒸日上,为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和文化认同做出贡献。

                                              武汉大学国学院、文学院 副院长 于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