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讲话精神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14-10-21    浏览次数: 86
 

    本报讯  9月15日,我校在文正楼第二会议室举行教师座谈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庆祝第30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工会等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以及4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了座谈会,校党委书记史国栋到会并讲话,副校长陈群主持会议。
  教师代表围绕总书记讲话精神踊跃发言,从“好教师”要具有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四个特质分别阐述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外国语学院教授、英国利兹城市大学博士伊咏在发言中提出,要做学生满意的老师,先让学生满意才能让国家和社会满意,选择做教师就必须担负起责任,要把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责任体现到教学之中;制药学院教师、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刘晓骞认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他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阐述了教师榜样的力量。他认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响应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以四有标准要求自己,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教师;商学院教师、南京大学博士任保全谈到自己的学习体会时提出,教育工作兼顾国家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根本需求,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学会换位思考,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外国语学院辅导员葛舒阳结合学院现有工作,畅谈了做好辅导员工作的五个“维度”:在学生中树立良师益友的形象,在同行中树立无私奉献的形象,在教师中树立勤奋务实的形象,在学校内树立有为有位的形象,在社会上树立开拓创新的形象;制药学院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免疫专业学会常务理事周晓鹰认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国家未来的命运与个人的理想信念休戚相关,而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扎实的学识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的要求,教师要给学生爱和呵护,多给他们以鼓励和引导。
  史国栋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我校教师中还存在“敬畏之心、仁爱之心、矢志之心”等“三心不足”现象,他要求教师要做到“三爱”和“三情”----爱学生,见到学生就动情;爱岗位,走上讲台有激情;爱专业,研究专业要痴情。史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常州大学全体教师要积极构筑“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发现价值”的四重“教学境界”,努力提升“把学生当孩子、把学生当儿女、把自己当孩子、把自己当学生”的四重“教师境界”。
  陈群副校长在总结讲话中围绕“教学工作”和“怎样做一名好老师”主题,和大家分享了我校韦忠良教授和邵辉教授的先进事迹,介绍了慕课、翻转课堂、可汗学院、微课等高等教育领域新事物,鼓励青年教师要善于将工作压力转化为成长的助推剂,紧跟教育变革新形势,努力做一名受学生欢迎和爱戴的“完美教师”。(庄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