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学毕业典礼 校训“责任”被提到32次
 
   发布时间: 2014-09-23    浏览次数: 167
 

 

边上学边卖煎饼的“中国好人”马小坤今年也毕业了

     6月20日,常州大学5200多名本、硕学生顺利毕业,在毕业典礼上,校校训“责任”二字被32次提起,很多学生在现场流露出对母校的依依不舍,并表示会将“责任”二字牢记一生。

毕业典礼演讲上,32次提到校训“责任”

     “当见到我们的毕业生在‘责任’校训石前合影留念的时候,我知道又一个毕业季来临——你们毕业了。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对自我负责,学会敬畏生命;对职业负责,学会尽职尽责;对身边人负责,学会感恩;对社会负责,敢于担当;对祖国负责,共圆‘中国梦’……”这是常州大学党委书记史国栋在2014年毕业典礼上对所有毕业生的讲话,也是现场5200多名毕业生最后一次在大学校园里聆听老师的教诲。

     在现场,作为常州大学的校训,“责任”二字在长达十多分钟的演讲中被书记史国栋连续提到了32次。“在这个离别时刻,我在这里送上常州大学最为特殊的礼物——我们的校训‘责任’!我希望这份礼物能沉入大家的心底并定格为永恒。”史国栋告诉现场毕业生们,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这种饱含爱的责任可以让事情做到“精雕细琢”般的完美,而不是“敷衍塞责”式的完成。

     在演讲中,史国栋特别提到了常州大学制药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马小坤。在校期间,马小坤把远在徐州的父母接到身边,借钱做起了煎饼生意,马小坤先后获得江苏省励志奖学金和校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在2013年3月登上了”中国好人榜”。今年,马小坤也顺利毕业,学校希望更多的同学能以他为榜样,懂得责任和担当。

学霸毕业生拿奖无数,四年奖学金超5万

     常州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朱佳未是大家眼中公认的”学霸”,大学本科四年中,她的成绩每次都是班级第一,几乎把大学里能获的奖项挨个拿了个遍,四年获得的奖学金超过5万元。

     “我参加了石化行业内的比赛,从中国石化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到挑战杯创业大赛江苏银奖,我在本专业大学生的三个顶尖赛事中都有奖项收获。”朱佳未说,除此之外她还获得过书法、羽毛球、优秀学生会干部等许多个奖,获奖证书装了满满一大箱子。在最近的一次求职中,朱佳未从160多名面试者中脱颖而出,以综合成绩第一被中国石化录用,而她的竞争对手中不乏浙江大学、天津大学等国内名校的学生,有些甚至还是研究生。

     得益于江苏省、常州市政府以及排名世界500强第4位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至今已为国家培养了4500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每届毕业生中有15%左右进入石油石化系统就业,15%左右考取研究生,近5%的学生考取选调生、公务员、村官等,60%左右的毕业生在长三角地区就业,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州、无锡、常州、南京地区,近5%到外省就业,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学校连续三次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数人次先后荣获“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并获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 。

(包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