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6日,著名人文科学学者、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李汉秋教授作客我校道德讲堂,为师生作题为“中华伦理道德与节庆文化”的报告。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校关工委、经济管理学院等共300余名师生听取了报告。副校长芮国强主持了报告会。
李汉秋教授从人类文明中宗教、道德、法律之间的区分入手,阐述了中华文化的伦理特质。他认为,中华文化的伦理更多地表现为重视人伦道德,强调“家国一体、家国同构、家国合一”。李教授紧紧围绕人伦文化的核心,一一疏理了中国传统节日中清明、除夕、春节、中秋、重阳节、教师节、中华母亲节等节日的由来、节日的主题、民俗依据和节日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李教授指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证。中华民族的人伦亲情是全天候的,人伦情感是传统节日的灵魂,这是我们和西方文化的典型差异所在。目前提倡的家风家训家规,是与中华节日、与我们的传统、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融的,中华伦理道德与节庆文化接地气就能焕发出生命力。李汉秋教授特别强调,我们要努力激活中华文化的基因,唤醒中华文化的记忆,积淀中华文化的命脉,来振兴我们的中华文化。
芮国强副校长在讲话中指出,报告使我们更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对中华文化特色、对中华文化传承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我们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坚定了我们在中华文化传承和道德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的方向和目标。他希望每个人都要自觉为中华优良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力量。
报告会后,李教授与我校人文社科专业的师生和常州市孔子思想研究会成员在第二会议室进行了互动交流,并参观了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郁涛陈虎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