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巷副刊

两次赴老山前线接转伤员

常州大学校报570期发布时间:2023-02-26浏览次数:78

1987年3月初,作者深入前线“猫耳洞”检查战地卫生防疫工作时,在前沿阵地留影。

军人常以经过战场考验为荣耀。在我25年的军旅生涯中,虽没有直接加入参战部队行列,但也经历过两次奉命前往老山前线收容伤员,并组织转运护送回后方,历时近半年的战火洗礼。事情已过去整整35年,可战争的残酷、战场的艰苦和战士们英勇顽强的气概仍历历在目。

我第一次赴老山前线是1987年3月初,正值原兰州军区部队赴老山轮战约半年时间,军区后勤部决定组成“赴老山前线联合工作组”,由二级业务部各抽调一人,一名副部长率队,赴前线指导增援调研战时后期保障工作。我当年正在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工作,奉命前往,与我一同前往的还有退休老部长。他是老新四军,入朝参战过,有丰富的战时卫勤保障经验。老部长本不在赴前线之列,是他特别要求后加入的。有老领导传帮带战地同行,我的心理一下放松了许多。

到达前指后,马上进入紧张工作状态。我与老部长马不停蹄地深入两个野战医疗所,直接奔赴作战师卫生科查看卫勤保障状况,并跑到作战前沿团卫生队,详尽检查战地医疗卫生保障、紧急救护方案等。我们不顾敌人突袭危险,利用战斗间隙,走进一线战士简易防御工事“猫耳洞”,直接了解战地卫生状况,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我们还在一线团卫生队举行提高战地卫勤保障能力研讨会,请老部长传授宝贵经验,得到参战卫生队长的一致好评。

在战地调研中,军卫生处向我们反映,部队参战半年,伤病员很多,许多重伤员需要向后方转运。于是,我们马上把工作重心转向转运伤员,首先摸清伤病员的人数及分布状况,军后勤部派一辆北京吉普车和一名司机跟随我们。记得我们是从麻栗坡出发,对分散在蒙自、建水、玉溪至昆明等沿途的伤病员逐一进行查看。山路多,加上天气恶劣,经常雾气蒙蒙,行程中险象环生,好多次吉普车滑出道路,差点掉入万丈深渊。为赶路程,每天午餐凑合着吃点军用压缩饼干、面包,400多公里山路,经过四天颠簸,终于安全赶到昆明。这一路太艰辛,老部长年过花甲有点受不住,老伤病犯了,到达昆明后只好先送进医院治疗养伤。我继续到昆明军区总医院摸排伤病员情况。

待伤员全部搞清楚后,我随即向前指卫生部汇报,并与他们制订了详细的空运方案。5月中旬,首批伤员空运到西安的方案开始实施,我早早赶到昆明机场,远远看到一架伊尔民用飞机停在那里。按预定计划,各医院用救护车将50多名伤员送到机场,我与机组人员和空军救护队交接。机上救护队员将轻伤员从机舱门送上飞机,重伤员担架从后舱口抬入,等伤员全部上飞机,我从后舱口登机。此刻,我一颗紧张焦急的心才算安定下来。在飞机上我重点协助照看一级战斗英雄徐良,他的左腿高位截肢,伤势还没有恢复,仍躺在担架上。许多伤员很兴奋,说他们是第一次乘飞机。我告诉大家,你们在战场负了伤流了血,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安排专机接你们回去治疗养伤,这是你们最大的光荣和最高的荣誉!听我这么一说,许多伤员都流露出笑容,并鼓起了掌。

经过两个多小时飞行,飞机平安着陆西安,驻军医院救护车辆和医护人员早已在那里等候。机场上不少群众手捧鲜花,呼喊着欢迎口号。伤员被分别送往各医院,我跟随陕西省军区医院救护车到该院,当我搀扶伤员走进医院大门时,两旁少先队员敲锣打鼓,奏响迎宾曲。此时此刻,我的眼睛不由湿润了。至此,我的第一次老山执行任务顺利完成。

我第二次去老山前线是1987年10月中旬,这次是单独执行任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的心态比较放松。这次是接转伤病员回兰州大本营。部队轮战即将结束,我便把重点放在凡能接回的尽量接回,发挥空运最大潜能。经与昆明前指卫生部反复协商,这次转运伤员近70人。当我把伤员接回兰州,送进三爱堂驻军医院时,军区副政委在医院门口迎候,我向首长汇报,我部老山前线伤员已全部安全顺利接回!首长高兴地对我说,很好,任务完成得圆满出色!

后来,我转业到常州高校,经常有机会给大学生上党课。当我讲到两次赴老山前线的难忘经历时,都特别动情,大学生们也特别爱听。

(离退休同志 曹荣)


X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