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5月8日,来自南湖革命纪念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周恩来纪念馆等30位纪念馆馆长,在同一天分别走进常州大学的30个思政课课堂,为大学生讲述红色文化故事。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为党和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催人泪下的英雄故事,解放战争时期革命先烈为民族解放而奉献的感人故事……在场的大学生表示,馆长们讲的故事有血有肉,让他们深刻感受到穿越时空的革命精神。
“淮海战役以少打多,60万军队打80万军队,怎么打?和我们战略战术的运用有关,和我们的智慧和担当有关。”在常州大学图书馆,四位馆长和研究员通过访谈式教学,分别讲述辽沈、淮海、平津、渡江战役,并和大学生零距离互动。
常州大学红色基因传承社成员阎娟文提问:“为什么说淮海战役是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纪念馆编研文保处处长贾萍回答:“任何一场战役,最基础的都是人民群众。”贾萍说,现在是信息大爆炸时代,听众听故事的“口味”也变高了,“给大学生讲红色故事,要注意几个‘新’,第一个是新语境,第二个是新视角,还有一个是新切入点。用细节来打动人,来感染人,然后来启迪人。”
“请馆长们走进课堂,就是让丰富多彩的红色故事进入思政课堂。内容丰富、涵盖面广、故事完整,使思政课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也促使学生了解历史、认识国情,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常州大学近现代史与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朱成山说。
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张宪义表示,红色故事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画卷上丰富的精神财富。“讲好红色故事,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据悉,常州大学与红色文化场馆建立了共建共育的教学模式,已聘请全国34位革命纪念馆馆长担任该校客座教授。常州大学党委书记陈群介绍,深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红色基因传承为抓手,探寻更贴近时代特点、更贴近青年学生思想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和报国行。(包海霞 周本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