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常大学生捧回在常高校里首个挑战杯文科国赛一等奖

常州大学报 第444期 第二版 综合新闻发布时间:2015-12-23浏览次数:130

4名学生花2年时间将158家企业的调查案例写进了作品

 本报讯 11月20日“第14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近日在广东落幕,经过网络初评、集中复评、决赛答辩,最终评出特等奖作品38件、一等奖作品124件。这次比赛中在常高校中首次出现了一支文科队伍,他们来自常州大学,其作品《“海归创客”:中国创新驱动的一支可贵力量——基于常州市6个留创园158家企业的调查研究》,在荣获江苏省赛特等奖的基础上,获得国赛一等奖。

 参赛选手之一张亚芳,是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她说,参加本次比赛的还有来自商学院的杨敏、沈黄君、江颖等同学,大家都分属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偶然在一起聊到了“挑战杯”这一话题,大家想组支团队做个大胆尝试,给彼此一个合作机会。但常州各高校的历史上都没有文科出战记录,到底该做什么研究呢?他们一度陷入沉思。

 2014年4月,一次课程实习,他们走进科教城内科技长廊,目睹不少海归创客风采。“这里真是藏龙卧虎之地。”张亚芳说,他们被“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的宣传语所感染,决定研究课题就围绕“海归”群体展开。

 一年半时间,团队成员牺牲了寒暑假和周末休息,走访了常州6个留创园,在200多家海归企业中进行了400多份的问卷调查,同时,对12家海归创业企业展开了深入的实地访谈,并对此做了详细的案例分析,最终有158家企业的调查和真实案例写进了作品里。

 团队主讲人杨敏坦言,这份艰辛和疲惫,确实曾让团队成员一度退却,“国赛之前,我在准备雅思考试,这关系到我人生未来的走向,必须慎重考虑,国赛的参与将意味着我必须牺牲掉大量复习的时间投入到比赛中去。但是走到这一步,已经不是我个人的比赛了,最后我还是坚持下来了。”

 比赛已经结束,成员们也有自己的打算。大四的杨敏已基本完成出国留学的各项申请,大三的同学均开始着手准备考研深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术研究水平,其中有位准备转战国外,做一名名副其实的“海归硕士”。

                                                                                                  (商学院 沈黄君)



X

搜索
您想要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