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2月4日,校党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常州大学“十三五”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的情况报告,审议了总体规划(征求意见初稿),部署了规划编制下一阶段工作。
会上,起草工作小组组长、副校长芮国强向常委会汇报了规划起草的过程,介绍了提交会议审议的总体规划(征求意见初稿)的基本内容,并就需要常委会研究决策的规划编制中事关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后续工作安排进行了说明。常委会通过充分讨论,提出了修改意见并明确了后续工作安排。
史国栋书记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校正处在强劲发展的关键期、内涵建设的机遇期、政策叠加的黄金期、深化改革的启动期。一部高质量、有特色的“十三五“事业改革发展规划对于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至关重要,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师生员工都应该也必须抢抓机遇,制订好“十三五”事业改革发展规划。他强调,高质量的大学事业发展规划是要把大学发展的各个方面纳入一个全景式思维之中,使师生能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发展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战略重点以及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他要求从四个方面更好地修改完善学校“十三五”事业改革发展规划:
一是更加注重突出战略重点。规划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名校、创新活校、服务兴校等五大战略。整体而言,质量是办学的核心,人才是办学的支撑、特色是办学的策略、创新是办学的路径、服务是办学的要求。这五个方面既是战略理念又是战略重点,后续规划内容“行动计划”的展开,即发展目标与政策举措要紧紧围绕质量、人才、特色、创新、服务,要能直接彰显和体现以上五大战略重点。
二是更加注重突出规划特色。发展规划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重点和特色。现在的规划与以往的规划要有不同,这是由不同阶段的社会环境和内在基础决定的。同时,“十三五”规划同其他同类院校相比要有我们自己的特色。
三是更加注重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规划编制和修改要紧紧围绕“建校40周年时完成迈向繁荣发展期的基本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跻身全国高校200强”这一目标展开。“十三五”事业改革发展规划确立的量化指标,要基于学校实际情况、现有200强高校综合实力进行谋划,要着力形成科学的目标体系。规划提出的数据一定要准确,注重内在的联系而不能出现矛盾。在坚持目标导向的同时,规划编制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有的放矢,聚焦并着力解决影响学校发展的核心问题、重大问题、主要问题以及师生关切的问题,比如人才培养模式问题、教学与科技创新团队问题、学科发展不平衡问题、产学研合作办学特色问题、文化建设问题、国际化内涵问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足等等。
四是更加注重突出重大行动项目。重大行动项目的特点是具有全局性和很强的带动效应,这既是实施战略的工作抓手,也是重大战略布局。重大行动项目具有的聚焦和聚合的功能,可有效避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的条块分割,使规划层次得到提升。
史国栋书记最后强调,起草工作组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对照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理念、“双一流”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实践,主动融入改革发展大潮;工作小组在充分听取方方面面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再学习、再研究、再讨论,通过突出战略重点、突出规划特色、突出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突出重大行动项目,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提供行动纲领。
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牵头人列席常委会此议题。
(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