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优秀文化影响力 学校主办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
常州大学报 第443期 第一版 头版要闻发布时间:2015-12-22浏览次数:83
 本报讯 近日,由常州大学、上海市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常州市社科联(院)共同主办的“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在常州运河五号剧场召开,来自上海社科院、江苏省社科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闽南师范大学、扬州大学、江南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州大学等全国10多个省市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清代常州文化的特点、成就、影响和传承进行了研讨、交流。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缨,常州大学校长浦玉忠出席会议并致辞;著名历史学家汤志钧先生、江苏省社科联副主席徐之顺、常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孙春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常州大学副校长芮国强主持大会。大会评选表彰了35篇研究清代常州文化的优秀学术论文,我校吕杨、葛金华、付用现、杨卫华等四位老师的论文入选,并收入大会论文集《名家大师眼里的清代常州文化》。大会还首发了由我校和常州社科院、上海社科院联合制作的微影片《名家大师眼里的清代常州文化》。 徐缨部长在致辞中指出,清代常州文化不仅是常州文化的高峰,也是整个清代文化的高原,清代常州文化不仅属于常州,也属于全国。她希望在推进清代常州文化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加强与海内外专家的联系与合作,通力协作、整合资源,把清代常州文化研究推向更高水平,把优秀的常州文化挖掘出来、传承下去,不断扩大其影响力。 浦玉忠校长在致辞中指出,“清代常州文化学术大会”的召开在深入研究清代常州文化,充分传播研究成果,有力彰显特色基因,努力实现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这既是常州大学实现“文化传承与创新”任务的自身要求,也是常州大学主动服务常州文化发展的必然使命。常州大学在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领军型大学目标迈进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建设快速崛起,而区域文化一直是常州大学文科建设的很好依托。常州大学以城市名字命名,就当以城市文化为滋养,深入研究城市文化,承担大学的重要文化使命。他希望此次学术大会,能够实现市内外、省内外、海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联动,通过深入研究常州文化,助推常州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常州文化新创新与新繁荣。 学术交流中,著名历史学家、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原副所长汤志钧研究员从“常州学派与清代常州文化”,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汤仁泽研究员从“清代常州文化的历史影响”,上海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原上海社科院出版社社长承载从“常州画派与清代常州文化”,上海师范大学吴仁安教授从“文化世族与清代常州文化”,中国国家博物馆学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朱万章教授从“恽寿平家族传人传承传略”,扬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柳宏教授从“清代常州学派《论语》的诠释特点新论”,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路海洋博士从“清初陈维崧骈文创作”,上海社科院历史所古代史研究室主任叶舟博士从“清代学术与常州经学的形成”,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吕杨博士从“陈于鼎事迹述略”等主题开展了深入的学术交流。 会后,外地专家还赴民元里、庄存与故居、常州方志馆、常州家谱馆等地开展实地考察,全面了解、指导清代常州文化诸多历史遗存、遗迹的保护保存和传承利用情况。 据悉,清代是常州文化的鼎盛期,产生了以常州为名的经学、文学、艺术、史学、医学等诸多学术流派,创造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术成就,在中国学术史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常州启动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过程中,我校积极支持、全面参与、认真推进,先后承担了《清代常州文化简史》、《常州城市文化美学》、《常州近代商会》、《常州近代企业家群体》、《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工程》、《常州餐饮文化》、《常州历史文化故事》等创名软件工程项目,并以多种形式参与了《名城常州》、《常州运河研究》、《常州运河诗文》、《常州运河史话》、《常州通史》等其他相关研究,对挖掘传承优秀文化,提升常州文化软实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葛金华 郁涛 文/图) 
|